发布时间:2020-12-15 点击:116 次
新法快递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修正)
发布日期:2020.11.11 实施日期:2021.06.0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改案于2020.10.17日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于2021.6.1起施行。新的《专利法》将法定赔偿定为3万以上,500万以下。
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11.01 实施日期:2020.11.01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保护的意见》
发布日期:2020.11.16 实施日期:2020.11.16
劳动风控
一、非全日制用工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非全日制用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68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非全日制用工的优势:
(1)可以不购买社保:《社会保险法》第60条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直接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
(2)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3)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合同
(4)不支付经济补偿
(5)没有其他相关待遇
非全日制用工的使用与风险防范:
(1)不能约定试用期;
(2)明确约定小时工资
(3)注意工时限制
(4)工资支付半月一次
二、工伤赔偿
(一)处理的程序,通过合法程序的运用达到协商或者减少赔偿金额
1.劳动关系确认共三审:仲裁确认、民事一审、民事二审;
2.工伤认定共四审:行政确认、复议、行政一审、行政二审;
3.劳动能力鉴定 、再次鉴定
4.劳动仲裁、民事一审、民事二审、执行
(二)工伤赔偿协议的效力,避免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
1.已经鉴定等级再进行双方协商
2.双方协商的金额原则上不得低于应当赔偿的总额的75%,最低不得低于70%,否则此协议可能以显失公平为由被撤销。
(三)11种伤亡不能认定为工伤或工亡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非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
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不是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
3.因工外出期间从事个人活动受到伤害;
4.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但本人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
5.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在48小时后死亡;
6.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请假回家后再到医院救治或死亡;
7.非因工作原因对遇险者施救导致伤亡又未经有关部门认定为见义勇为;
8.故意犯罪导致伤亡;
9.醉酒或者吸毒导致伤亡;
10.自残或者自杀;
11.非从事新冠肺炎预防和相关工作的企业员工工作期间感染新冠肺炎。
风险提示
01法律变化7:规定企业、学校等单位防止和制止性骚扰的义务
《民法典》第1010条 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风控提示:企业要完善职工道德评价制度和违纪处理,从制度上防止性骚扰的发生.
02法律变化8:企业“背锅侠”有望解决
《民法典》第1191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为企业的相关追偿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现行规定下劳动者履职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只有双方劳动合同有特别约定时单位才可按照约定追偿。而此次《民法典》的规定明确了劳动者履职中因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单位造成损失的,单位在对外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直接依法向劳动者追偿的权利。对劳动者来说,这有助于提醒其工作中更加谨慎用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履职,对于企业来说,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身的赔偿风险,在权利义务的分配方面更加公平合理。
风控提示:一是对员工宣传学习民法典,督促职工依规履行职务;二是制度明确员工责任,规定劳动者履职中因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单位造成损失的,单位在对外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直接依法向劳动者追偿;三是出现损失后要积极追偿。